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从“两河口”说马里地名

来源:何新元 时间:2019-05-18 【字号:

地名是一种文化符号,包含了很多往往被语言研究人员忽视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了解文化传播、语言接触、语言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地名就像一个重写本,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不断地在上面记载他们的信息”(Sims-Williams,Patrick,2006)地名可以揭示一个地区历史上语言使用的状况,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使用的语言情况往往会在当地的地名中留下蛛丝马迹,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地名是研究语言变迁和文化变迁轨迹的一个重要资源,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历时和共时的文化轨迹。

2017年年末,我前往马里西部的卡伊省旅行。一般从巴马科去卡伊的线路有两条:北线和南线。北线多数路段较好,有的路段甚至可以开到 180km/h。南线大部分是土路,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城市,但其穿越马里西部比较蛮荒的地方,景色自然,人类雕琢的痕迹不多。多数人一般都是北线去,北线回。返回巴马科的时候,我选择了“不走寻常路"(off the beaten track)的模式,走南线。

南线开始的部分其实也是很好的柏油路,公路一直沿塞内加尔河逆流而上。出卡伊大概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叫麦地纳(Medine),曾经是法国入侵马里内地的要塞,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城堡。这个地方也是西非最重要的奴隶集散地,在奴隶贸易时代,很多黑奴被集中到这里,然后贩卖到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整个堡垒建立在一个小山坡上,全部用石头砌成,俯瞰整个塞内加尔河谷,易守难攻。结合马里的宗教信仰以及阿拉伯人公元十世纪以来对马里的影响,这个地名的意思你肯定一下便能猜出。

从麦地纳继续朝东南方向前行一百公里左右有一座小镇,叫巴富拉贝,这里是塞内加尔河两条重要支流的交汇之处,一条是巴卡耶河,另外一条是巴芬河。这里没有桥,只能靠渡轮过河,连人带车渡河花了 2000西法,相当于22元人民币,这个价格非常划算。在镇上,我问当地人这个地方名字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告诉我:Ba是“河",Foula是“二",Labe是“汇合”之意。 我猛然醒悟:这不就是我们的“两河口”吗?

这个醒悟让我对马里地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马里很多的地名的命名方法和中国非常相似。 总统府所在的山叫“Kouluba”,在班巴拉语里,Koulu有“老”或“大”之意,合在一起就是“大山”。 这座山不是太高,但是三面都是悬崖,易守难攻,只有一面可以上去。当初法国人攻占巴马科之后,在这个山顶建立了总督府,把马里纳入法属苏丹的一个部分,很多马里人把这座山称作“权力山”。我住的地方叫Badalabougou山,由于Badalabougou山顶建有马里大学,当地人一般把它称作“智慧山”。两座山分别位于尼日尔河的南北两岸,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中间是巴马科的重要中心区域。“Ba”是“水、河”之意,“dala”是“旁边”,“bougou”是“村子”,Badalabougou本身的意思是“河边的村子”,这和我故乡云南很多地方的“江边村”命名方式完全一样。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所有地名的命名方式不外乎三种:地貌特征型,例如Mesopotamia两河之间,希腊语Meso=中间,pota=河流,mia=地域),Casa Blanca(摩洛哥:白色房子);历史文化型,例如:西安、维西,Nova Scotia(加拿大:新苏格兰),Porto Novo(贝宁:新港)Freetown(塞拉利昂:自由城)、Libreville(加蓬:自由城)(越南:富寿);物产特征型,例如:Cote d"Ivoire(象牙海岸)、香港、Manila(菲律宾)。

在这个框架之下,我们来看看马里的地名。马里的地名基本上可以归为三个来源:曼丁语、阿拉伯语和法语,其中曼丁语地名是马里原有的地名,阿拉伯语和法语地名则是外来地名。追溯源语语义后再来看这些地名,你会发现你知道的马里完全是另外一副面貌。

马里多数地名仍然保留着曼丁语的痕迹。马里这个名字本身,也来自曼丁语,意思是“河马”。不难看出,马里以前必定是河马成群。巴马科的名字则是“三条鳄鱼”,早年在今天的友谊宾馆一带,有三条鳄鱼四处游荡,当地人每年都要把年轻的女孩献给它们食用。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巴马科两条主要的道路上有河马和鳄鱼的雕塑了吧。尼日尔河曼丁语的叫法是“Dioliba”,意为“le fleuve de sang"(鲜血之河),转义为“英雄之河”。巴马科多数地名基本上还是源于曼丁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地名都带有bougou这次词缀。bougou在班巴拉语里的意思是“村庄”。当然,根据你在中国故乡文化地域上的差异,你不妨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理解成“屯”“堡”“庄”“营”“村”“寨”“垸”“墟”等等不一。以前在墨尔本有个区加Clayton,很多中国人不习惯“克莱顿”这样的洋名,干脆把它直译为“土屯儿”(Clay=泥土,ton=镇、村)。

以这样的思路,我们来解读一下巴马科的地名:Torokorobougou(榕树村Toro=榕树,koro=下面,bougou=村子),Ntomiko-robougou(Ntomi=酸角树,koro=下面,bougou=村子)。这样的方式,和北京的“五棵松”如出一辙。Djikoroni(Dji=水,Koroni=旧、老),不就直接是北京的“积水潭”吗!

伊斯兰教传入马里后,其文化特征也在地名上呈现出来。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Bagdadji(巴格达吉),源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Medina Koura(新麦地纳)的命名方式和英国移民命名组约的方式一模一样(Medina=麦地纳,koura=新),Dar Salam(阿拉伯语=和平),有没有让你想起北京的“和平里"?

巴马科最早的地名是Niarela,这是巴马科第一个村子,由Niare家族建立。今天的巴马科即从此发展而来。据说这个家族当初从卡伊一带循着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河打猎,到达今天的巴马科附近后看到水草丰美,适合居住,于是便在河边定居下来。这是巴马科第一座村庄,不妨翻译成聂家营或聂家湾。这样的地名在巴马科还有很多,例如:Daoudabougou(刀家营),姓Daouda的人现在这里定居,逐步形成村落。Oulofobougou,来自塞内加尔的沃洛福人首次在这里定居,建立的村子......

部分巴马科地名则是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例如 Quinzambougou(Quize是法语,意为十五,bougou是班巴拉语,意为村子)。当初有法国人服役15年后,在当地定居下来,结舍为村,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名字。尼日尔河边上的波佐拉区(Bozola)则是尼日尔河上的渔民波佐人居住的村子。

如果不追根溯源,地名本身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多数也就是音译符号而已。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在当地语里的含义,一切均会变得有意义。因此,地名是探究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你了解了这种表象之下的涵义之后,文化交流自然而然就上了一个台阶。

作者:何新元
摄影: